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核武試驗另類遺產「炸彈高峰」,意外成為法醫鑑定、確認「人類世」的重要指標

核武試驗另類遺產「炸彈高峰」,意外成為法醫鑑定、確認「人類世」的重要指標
三位一體核試驗|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炸彈尖峰」雖然聽起來嚇人,卻不同於核爆炸產生的輻射塵,對人體無害。近年來,它也被證明對科學研究貢獻良多,有些科學家更將其形容為「蕈狀雲中的一線希望」。它除了可以協助法醫鑑定個案出生或死亡的時間,也能揭示大腦神經元年齡,甚至解鎖百歲鯊魚的實際年齡。

文:黃皓筠

你聽過「炸彈尖峰」(bomb spike)嗎?這種乍聽之下非常恐怖的名詞,其實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存在於人體內,無論是牙齒、眼睛和大腦都有它的蹤跡。1950年代,人類開始在地球上頻繁進行核彈試爆,以至於大氣中的化學組成出現轉變,自此之後所有生命的碳組成(carbon composition)發生巨大變化,海洋、各地沉積物、鐘乳石等自然物質也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炸彈尖峰雖然聽起來嚇人,卻不同於核爆炸產生的輻射塵,對人體無害。近年來,它也被證明對科學研究貢獻良多,有些科學家更將其形容為「蕈狀雲中的一線希望」(mushroom cloud's silver lining)。炸彈尖峰除了可以協助法醫鑑定個案出生或死亡的時間,也能揭示大腦神經元年齡、遭盜獵的野生動物原棲息地、葡萄酒的年份,甚至解鎖百歲鯊魚的實際年齡。不過說了這麼多,炸彈尖峰究竟是何方神聖,又能為人類世界帶來什麼新啟示?

其實就是同位素

在1963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CTBT)明文禁止簽約國進行核子武器試爆前,各國政府曾在光天化日之下執行數百次原子彈測試(其中有500多次為美國與俄羅斯),導致具有放射性的物質隨著空氣傳播,危害人體與野生動物健康,更進一步促使試爆地區成為人間煉獄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炸彈爆炸後的物質與氮反應後,居然形成了全新的同位素,而最著名的便是碳14。根據《BBC Future》,經過多次核武試驗,大氣中的碳14含量在1960年代幾乎達到過往數值的兩倍。碳14進入水、沉積物和植被後,又沿著食物鏈傳播至人類,它們的蹤跡甚至已出現在居住於深海海溝的生物身上。

圖片1
Photo credit: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ies 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 圖為南半球與北半球在從1950年至2010年的碳14含量,1960年出現的尖峰是由多次核彈測試造成。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物理學家庫茨傑拉(Walter Kutschera)去(2022)年發表於期刊《Radiocarbon》的論文指出,從本質上來說,自20世紀末期以來地球上每個與大氣進行二氧化碳交換的碳庫(carbon pool),都已被炸彈生成的碳14標記。

雖然科學家們早在20世紀中葉便注意到碳14含量的尖峰,卻到數十年後才意識這些高數值潛藏的含意。從1950年代開始,研究人員持續使用碳14來對舊石器時代遺骸或古代文本進行年份鑑定。然而,這種基於放射性衰變的原理,亦即「放射性碳定年法」並不穩定。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