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BBC News 中文

發表文章數:973

個人簡介

BBC News 中文 致力為全球華文受眾提供獨立、可信、中立,同時擁有國際視角、深度、廣度和維度,覆蓋新聞時事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數碼時代多媒體平臺服務。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3/09/23 | BBC News 中文

保守派媒體大亨梅鐸卸任Fox和新聞集團董事長,誰將接掌媒體帝國?

福斯公司需要有一個「堅實而明智」的商業計劃,確保「公司的領導不會因為最有權力的人,即CEO的離開而受到危害。」儘管拉克蘭是接替他父親集團領導的最佳人選,但當未來老梅鐸去世,將發生什麼情況尚不清楚。梅鐸將股份轉讓給他的六名成年子女,可能會為自己打造媒體帝國未來的資產糾紛埋下伏筆。

2023/09/23 | BBC News 中文

杭州亞運五大看點整理:電競項目首次納入比賽,哪些焦點選手將在賽場亮相?

羽毛球項目上,除了丹麥的男單世界第一安賽龍(Viktor Axelsen)不是亞洲選手之外,新科世錦賽男單女單世界冠軍昆拉武特・威提訕(泰國)和安洗瑩(韓國)均會出現在杭州。更新換代中的中國羽毛球隊則仍有奧運冠軍陳雨菲在隊中,日本名將山口茜和台灣選手戴資穎也將出戰。

2023/09/22 | BBC News 中文

JPEX風波爆發,香港建設虛擬資產中心有何影響?

香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綠石交易所(JPEX)因有存戶無法「出金」提取存款,引發證券監管部門與警察聯合調查。香港執法部門表示,這宗「串謀詐騙」案件有超過2000人報警聲稱受害,涉及金額13億港元(1.66億美元)。目前已被拘捕的11名犯罪嫌疑人中不乏網絡紅人(KOL)。數字經濟評論人士指出,執法部門現有搜查手段恐難以阻止不法虛擬金融平台運作,既有法律法規也難以保障儲戶免受損失。

2023/09/21 | BBC News 中文

印度與加拿大外交爭端升級,西方國家恐將面臨「選邊站」的壓力

外交官們不希望白費以往的努力,他們擔心加拿大和印度的外交爭端會被解讀為兩個英聯邦國家之間的南北對抗、大西洋大國與發展中國家之爭。加拿大情報部門可能會對部分西方盟友分享內幕,若有關指控證據確鑿,西方國家將被迫在加拿大和印度之間做出選擇,一邊是支持法治原則,另一邊是現實政治。

2023/09/21 | BBC News 中文

俄烏戰爭:6月初就開始大規模反攻,是什麼讓烏克蘭無法更快速推進?

BBC查核了韋爾博韋附近前線的九個社交媒體影片,其中四段影片顯示,烏克蘭軍隊在韋爾博韋以北突破了俄羅斯的防禦工事,然而這些影片顯示的是烏克蘭軍隊的快速進攻,而非成功控制該地區。所以是什麼阻止了烏克蘭更快地推進?

2023/09/2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經濟:地方政府財政危機下仍未推房地產稅,背後有何爭議?

在法理上講,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並不是私有的,所以徵收主體就不存在。相比之下,歐美等國的物業稅是基於財產屬於私有這一事實,換言之,土地是居民個人的,那麼對這塊土地徵稅就要居民個人支付;但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居民只是租70年,那麼對土地徵稅,應該是土地所有者支付(即國家)而非居民個人支付。

2023/09/20 | BBC News 中文

美伊完成換囚:美國解凍60億美元伊朗資金,五名被押美公民飛離伊朗

喬治城大學卡達分校伊朗裔教授邁赫蘭・卡姆拉瓦對BBC說:「我認為對雙方都算一點勝利。」「對拜登來說,大選在即,他把美國人帶回了家;而對伊朗來說,在美國監獄裏的伊朗人獲釋了,而這60億美元是更大的勝利。」

2023/09/19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推「福建示範區」以地方包圍中央,金門馬祖戰略地位再次端上檯面

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鐘志東向《BBC中文》分析稱,此次中共頒布的福建示範區方案,該是呼應去(2022)年習近平頒布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的統戰方針。他表示,此次中國以「融合」等字詞作為新的認知戰略,借著金門、馬祖兩島作為統戰樣板,以「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施壓台灣政府。

2023/09/19 | BBC News 中文

英國正式列瓦格納集團為恐怖組織,對其支持或幫助將被視為非法

但是,作為克里姆林宮政策在動蕩地區延伸出去的手臂,瓦格納——或者不管它未來將被重新打造成什麼——仍然有能力從戰爭、製造不穩定和暴力行動中賺錢。因此,英國將其禁止為恐怖組織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歡迎。

2023/09/19 | BBC News 中文

「帶貨一哥」李佳琦失言風波,意外折射了中國經濟下行與青年失業困境

李佳琦的網路風波,意外地折射了中國經濟下行和青年失業的困境,人們看到中國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幻滅感。「在社交媒體上回應李佳琦事件的評論中,我看到了一個正在崩潰的中國。」一條推特寫道。

2023/09/17 | BBC News 中文

華為新款5G手機Mate 60 Pro橫空出世,中國半導體成功突破美國封鎖了嗎?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卡普裏說,無論如何,華為此次推出新機表明了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正全面性地加倍努力,以確保自己的國產晶片在設計和製造能力上朝著自主創新的方向前進。但他也強調,現在將華為Mate 60 Pro視為白宮對中國半導體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失敗還為時過早。

2023/09/16 | BBC News 中文

拜登彈劾調查:美國眾議院想查什麼?為何現在要趕總統下課?

經過數個星期或明或暗的提示後,麥卡錫這位加州的共和黨人冒險地拿出一份媒體聲明,宣稱有「針對拜登總統操守」的「嚴重且可靠的指控」,且經過「通盤考慮」之後,認為有必要加以調查。要把總統——或者是其他高層行政或司法官員——趕下台,聯邦眾議院彈劾是官方程序的第一步。

2023/09/16 | BBC News 中文

郭台銘公布副手為賴佩霞震撼各界,學者分析:短期是好棋,長期難逆轉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藝人的好處是形象正面、會表演和表達,對選舉相當重要,國外也有不少演員參政的案例,不過從賴佩霞在記者會的發言內容來看,「情感上有做足,但實際上每一個段落與政策相關評論的邏輯連結仍然是不足的」。

2023/09/15 | BBC News 中文

普亭與金正恩會晤究竟談了些什麼?專家:國際制裁已為他們建立了一道「防火牆」

在金正恩與普亭會晤之前,俄羅斯代表團曾於七月訪北韓。金正恩向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展示了包括「火星」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北韓導彈。專家表示,莫斯科可能熱衷於北韓的武器,因為它們與俄製武器系統兼容,其中俄羅斯尤其渴望得到火炮和炮彈,因為在前線,火炮是「俄羅斯崇拜之神」。

2023/09/14 | BBC News 中文

「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從數據來看是成功還是失敗?中國會繼續推行嗎?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在其講座中概括,2013年剛提出「一帶一路」時,全球化正處在高潮,一下子受到了大部分國家歡迎,亞投行還有大批西方國家加入,形勢是出乎意料的好。但是隨著COVID-19疫情後世界經濟的衰退和中美關係惡化,全球供應鏈破碎,「一帶一路」面臨很大負面影響。

2023/09/13 | BBC News 中文

英國民主從中國間諜威脅中清醒過來了嗎?

今(2023)年夏天,英國政府終於通過了新的《國家安全法令》,可以起訴充當或協助臥底間諜的人。但這項權力仍未生效——相關官員稱最快要等到今年年底。接下來還有它的政治含義——為了經濟投資和貿易,英國政府是否希望維持與中國的穩定關係?若是如此,這對採取行動的意願有何意味?

2023/09/13 | BBC News 中文

金正恩搭乘私人裝甲列車進入俄羅斯國境,與普亭會面地點尚未公布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已進入俄羅斯國境,預計將與普亭總統舉行高峰會面。最新消息指,俄羅斯總統普亭宣佈計劃前往東方太空發射場(Vostochny Cosmodrome),而金正恩預計也會前往該處。但是二人最終會面的地點,外界至今未有確認。

2023/09/13 | BBC News 中文

中英關係再起波瀾:間諜指控促使英國重新思考,是否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

英國首相蘇納克在9月10日表示,他已向中國總理李強提出了中國對英國民主的任何干預「非常強烈的擔憂」。但他又說,正確的做法是利用機會進行接觸,提出擔憂,而不是只在一旁大聲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