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能源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部次長:核電納入計算,發電成本每度僅省0.12元,並非如外界所言可從4元降到1元

曾文生指出,民進黨的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60%至70%,而國民黨的再生能源占比則是57%,另外加上18%的核能,也就是說,兩黨差異最大之處在於核電。他進一步說明,國民黨2030年核電12%都是既有機組,到2050年設定核電占比達18%目標,但既有機組面臨核廢料處理等問題,國民黨主張從2030年到2050年核電占比僅增加6個百分點,顯見對於核電未來可能的新技術沒有太大信心。

TNL+ 2023/09/13 | TNL國際編譯

美國火山口可能發現全世界最大鋰礦床,專家:恐牽動地緣政治、改變電動車供應鏈

南美洲內陸國家玻利維亞(Bolivia)的鹽沼地帶長期被外界視為鋰儲量最充裕的地方,其鋰儲量約為2300萬噸,然而此次發現的麥克德米特火山口鋰礦床若最終被證實擁有4000萬噸的鋰儲量,則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鋰礦蘊藏地,並大幅增加美國的鋰儲量,該國目前的鋰儲量僅為100萬噸左右。

2023/06/15 | 關鍵特務

新鑫兩年業界十年,穩健綠電策略往「能源管理者」前進

從進入市場至今短短兩年,新鑫已經將發電和售電串起,並和政府合作儲電方案,立志在台灣以「穩定的綠能管理者」立足。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綠電趨勢不可逆,台電布局「風光」軍團力拚發電量倍數成長,年底釋出5000萬度專供中小企業

經濟部官員表示,對中小企業來說,買不到綠電真正難處在於「價錢」和「找誰買」,現在綠電平台電供給量不夠且價格較高,綠電市場機制不夠完整,買大量綠電者遇到信評問題,買小量者找不到買家,為讓市場更健全,因此協調台電釋出綠電,以滿足供應鏈短期綠電要求。

2023/09/04 | 德國之聲

法國電力轉型:挑戰高碳排化石燃料企業,小鎮用綠能合作社「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係」

法國正在尋求小型、自給自足的綠色電力計畫來解決其能源困境。倡導者稱,此舉可使電力生產民主化,同時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外國能源的依賴。

2023/05/10 | 廣編企劃

陽光也可以做公益:一場環境、社會、資產三方共贏的永續投資!

太陽人全民電廠深耕能源產業十個年頭,創辦人陳威丞藉由首創的「綠能共享經濟」模式,至今已在臺灣、日本兩地建置超過500座太陽能電廠,與數千位電廠老闆攜手展開一場經濟、環境、社會公益三方共贏的永續投資。

2023/08/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企業綠電需求若渴,搶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80億度電,CPPA信保機制紓解綠電荒

開發商透露,半導體龍頭過去完全收購的市場價格大約是每度3元左右,但有綠電信保機制開放其他買家進場後,有望提高到每度4元以上,相當於價格提高30%以上。開發商指出,因為信評因素,各風場仍會部分售給台積電,但有擔保機制後,有望每風場50%到70%左右的綠電可賣給價格較高、受擔保的買家,也就是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綠電,當中有3到5成釋出給目前買不到綠電的買家。

2023/08/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綠電信保機制9月上路:經濟部鼓勵企業綠電團購,業者預估價格有望提高到4元

企業綠電需求若渴,根據經濟部最新資料,2030年台灣企業所需綠電高達318億度。能源局指出,供需媒合上,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期9GW可供應360到380億度電,除且具價格競爭力,併網年度自2026至2031年,正是滿足RE30的主力來源。

2023/05/08 | 廣編企劃

永續發展如何走?PGE太平洋綠能以農地種電推動能源自給,讓太陽能與環境共好成為可能

致力於綠電的PGE太平洋綠能,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目標與在地糧食危機的多重挑戰,團隊如何以實際行動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播下綠色種子?

2023/08/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弱勢孩童陷「能源貧窮」,調查:逾5成很少吹冷氣,2成家裡沒冷氣只能忍受酷暑炎夏

兒盟指出,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能源貧窮」界定主要來自英國,當水費、電費、瓦斯費等家庭能源總支出占家戶所得10%以上就稱為「能源貧窮」,而有些家庭因為經濟上的弱勢,無法省電節能,在國際上被稱為「能源貧戶」。

2023/08/18 |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能源議題成2024總統大選攻防焦點:賴清德強調「台灣不缺電」,為何網路好感度直直落?

賴清德延續民進黨政府現行的能源政策主張,強調「非核家園」以及提高綠電佔比的路線,又不斷說明台灣不缺電,但民眾對於其如何具體增加綠電佔比、如何有效增加天然氣與煤氣等過度能源,仍然充滿疑惑,加上本命區台南市光電爭議事件層出不窮,讓賴清德的好感度直直落。

2023/04/07 | 廣編企劃

智慧城市展「亞洲・矽谷主題館」邀您數位創新共創永續未來

亞洲規模最大的智慧城市專業展會-「2023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2023 Smart City Summit & Expo)於3月28日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盛大展出。為展現亞洲‧矽谷2.0政策推動成果,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特於展會設立【亞洲‧矽谷主題館】,展示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能源、5G AIoT等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希望以創新創業驅動經濟成長,以物聯網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並展現台灣發展智慧城市應用的堅強實力。

2023/08/16 | 讀者投書

檢視侯友宜能源政策:拋棄「綠能丑角論」值得鼓勵,但仍深陷「以核減煤」的迷思之中

觀察侯友宜提出的核電占比提升規劃,意味著2030年前,政府需要再投注1兆元以上於核電延役與核四重啟,高於當前政府總體淨零預算規劃。此外,相較於再生能源案場已有多元商業模式,多無需台電出資興建,核電建設投資必將來自台電,將形成龐大財務負擔......

2023/08/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彰濱建全台首座淨零建築 「光源之石」,不只發電自用還有剩餘送電網

台電將打造首座風力發電綠能運維中心「光源之石」,建築外觀包覆光電板,遠看就像「穿山甲」,未來估計1年可產生近100萬度綠電,除運維中心自給自足還能回輸電力,可望成全台首座淨零排放建築。

2023/01/11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廢材再生循環跨域生態系 — 回收大理石、蚵殼,化身珊瑚孵育器

珊瑚復育是全球性的課題,不只台灣,世界各國都致力於海洋復育,例如澳洲政府與企業就投入了很多資源,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解方。

2023/08/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能源政策:核一二三延役,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重啟,穩定供電為首要考量

至於在5大能源政策主張方面,侯友宜說,「以綠永續」是要穩健務實持續增加再生能源發電,作為台灣未來主要的能源支柱;「以核減煤」是要與國際同步,善用既存核電的價值,作為降低碳排及空污的關鍵選項。

2023/07/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離岸風電3-2期容量擬放寬至1G,國產化改為自選制,業者籲得標家數維持6家

國產化部分,業者認為,考量國內供應商量能限制,支持國產化有一定程度彈性,但不希望和3-1規則相比變動太大。另有業者直言,「國產化是真的放寬,還是變相又要刁難開發商」,仍待後續公告規則才知曉,盼能源局儘早公布。

2023/01/10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虛擬電廠結合電力交易跨域整合生態系 — 虛擬電廠神救援,搶進電力共享經濟

虛擬電廠是一種創新型態,配合台電做尖峰降載的任務具體而明確,且有其即時性,很適合成為價值及任務導向的生態系。由基石者整合聚合電力的企業端和協助提供解決方案的利基者,共同在平台上做串接。

TNL+ 2023/07/26 | TNL國際編譯

美國加州內陸鹽水湖蘊含大量鋰礦,可望形成「鋰谷」帶動電動車電池商機

索爾頓湖的鋰儲藏量相當驚人,該地區每年所提取的鋰礦可供75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此為美國汽車及卡車銷量的二分之一,且提取鋰的成本雖為每噸4000美元,但對外銷售的金額卻能比每噸提取成本高出6倍。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大風險中心民調:83%民眾願意漲電價,減少未來氣候災害損失;林伯豐:電價應反映台電成本

現行的電價是每度電新台幣2.6元,以年齡層區分,根據資料,願意支付每度電「3.0元至3.5元」的族群以21歲至30歲的比例占4成最高;願意支付「2.7元至2.9元」以50歲以上的民眾最多。林木興說,可以推論年長者雖有意願但不積極。

2023/01/06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國際時尚精品永續服務生態系 — 廢棄布料變時尚,精品門市永續亮點

品牌商想告訴消費者:時尚不等於浪費,過季或廢棄衣物,可經由回收、改質、再造,並賦予不同功能與時尚樣貌重新回到門市。

2023/07/17 | 《思想坦克》

解讀監察院「513、303」大停電調查報告:矇著眼推核電,看甚麼都是黑電

監察院報告提及核電廠中有使用輕油發電機發電,因而報告中有「形同黑電」的敘述。報告出爐後,特定媒體引用「不具名監察委員」的意見指「用核電就要光明正大」。國民黨、民眾黨政治人物接力大作文章,以不實的資訊攻擊非核家園政策。

2023/07/10 | 莊貿捷

台塑新智能加碼投資新能源上看200億, 王瑞瑜:關鍵技術電池芯已接近100%本土製造

能源危機成為台灣重要的議題,而近期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說:「我們掌握關鍵技術(電池芯),已經接近百分之一百可以本土製造,有別於現在整套進口。」

2023/01/05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疫後生鮮新經濟生態系 — 搶攻即食潮,揭開爆款商品打造公式

食物背後真正的故事跟技術,以及這支產品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歷程,其實都藏在食品業職人的心意裡。

2023/07/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監察院糾正513停電事故並指核電廠有「黑電」,王美花:台電依規發電,緊急氣渦輪機並非核電

監察院6日針對513大停電提出質疑與糾正,國民黨立委質疑台電的緊急應變是否使用「核電」,並指控林口電廠用煤增加。經濟部長王美花和台電揭澄清,緊急調度的氣渦輪發電機是使用「輕柴油」並非外界傳言的核電。此外,台電的用電資訊皆屬公開資料,並非黑電。

2023/07/05 | 王昱晴

利比亞強人哈夫塔抗議石油收入分配不均、威脅軍事動亂,各國憂衝擊全球能源市場

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歐洲各國轉向其他國家尋找石油來源,利比亞就是其中之一。利比亞東部勢力不滿該國石油收入分配不均,限期兩個月成立委員會、建立新的機制,否則將發動軍事行動,倘若再度開戰,恐將再次撼動全球石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