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政治


2023/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民主黨選區議會,能否取得「三會」提名成疑

劉兆佳表示,不認為北京中央要將民主黨趕盡殺絕,但民主黨要向北京中央展示誠意,接受憲制秩序,拒絕與外部勢力勾結,表現出過渡成為「愛國者」,例如定位為「良性善意積極務實改革派」。

2023/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民主黨參選2023區議會選舉,劉兆佳:向成為愛國者「邁出一步」

有泛民人士認為,新的區議會選舉制度令民主大倒退,泛民應該拒絕參選。再者,泛民人士一旦參選,就與建制派的「愛國者」立場無異,泛民最終只會淪為「忠誠的反對派」。

2022/09/30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引領台灣2030科技轉型兼容「創新、包容、永續」三大願景,新科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我們從被動解題到主動出題!

近期國內政府組織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科技部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這個過去主掌國家科技發展預算及科研方向的部會,為何要在這個時刻重新調整組織體質?以及國科會聚焦科技賦能「創新、包容、永續」議題,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科技部的實際作為?我們專訪國科會首任主任委員吳政忠了解背後脈絡,讓民眾更理解國科會的任務,透過科技轉型同時帶動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的嶄新出路。

2023/09/23 | 讀者投書

轉型正義工程不是昨是今非,而是確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合法性基準

我們要記得,在威權統治時期的絕大部份時光,「憲法」是存在的。無論當時的政權如何透過「戒嚴體制」「動員戡亂體制」以及「黨國體制」,實際上不遵循「憲法」上的基本權保障原則、民主原則、法治原則,都不能改變憲法的「應然」地位。那些表面上依法令,實際上侵害人權的措施,都不是符合憲法規範的行為,也就不是真正的合法行為。

2023/09/23 |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辭職止血沒用!陳吉仲網路負聲量再創新高,「一人毀全黨」賴清德受嚴重波及

陳吉仲請辭一事一波三折,搶佔媒體版面數日,而民進黨政要們紛紛對其去職表達不捨,連總統府都罕見為去職的閣員發聲明,而根據網路數據調查結果,為陳吉仲送暖的民進黨政要們也因此接收不少負面聲量,最慘的是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的賴清德,總共因陳吉仲而累積高達1.5萬多則負面聲量,受到嚴重波及。

2022/09/16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如何喚起全民「數位韌性」意識?《全球串連早安新聞》專訪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從國家、企業、民眾三大構面提供建議方案

全球局勢迅速改變,數位韌性越顯重要,從個人、企業乃至於國家,如何保持數位主動性防禦,即時修復受損,甚至從被攻擊中成長?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執行長黃勝雄,與我們分享他的觀點。

2023/09/22 | 讀者投書

監控檔案公開:本土且具民主精神的長老教會,在威權時代成為政府提防的對象

監控檔案公開,或許可幫助了解一些真相,但檔案中很多資訊並不準確,還常見監控者對被監控者充滿惡意的評析。這些資料某種程度就像八卦新聞,有些人藉著傳言製造成見,形成定論,當事人該如何為自己辯白?即使有機會說出不同檔案所寫的事實認知,恐怕也只能被視為平衡報導的意見之一。當這些資料公開,是否會再一次造成傷害?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舊金山僑宴,南非武官之子小查克出席致謝;柯文哲:誰訪美都一樣,台美關係不會改變

1997年,因白曉燕案遭通緝的陳進興,進入南非大使館武官卓懋祺上校官邸,挾持卓氏一家,震驚社會。時任台北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的侯友宜、時任民進黨中評會主委的謝長廷和監察委員葉耀鵬,進到官邸談判,經溝通後,陳進興同意棄械投降。當時,侯友宜也被現場媒體捕捉到,抱著一名小嬰兒走出官邸,而這名男嬰,就是南非武官卓懋祺夫婦所共同扶養的小查克。

2022/08/03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新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部會協力串聯,打造不只科技部的科技,回應社會多元需求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及主任委員布達儀式7月27日於科技大樓舉行,原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出任首任主任委員,承接過去使命再提出四點精進方向,期待透過跨部會協力,布局新興科技與產業。

TNL+ 2023/09/22 | 傅紀鋼

高虹安為何惹毛不分藍綠的社會大眾?因為她反映了某種社會階層的價值觀

這些子弟因為家境優渥,眼中就只會看到上層階層的生活,如果自己聰明才智夠好,如高虹安那樣考得上名校,在體制內一路順遂,靠考試、靠成積、靠才智獲得白領階級的位置,她就會覺得:這些都是我應得的,因為我是菁英。這也是助理費案爆出來之初,高虹安會無頭無腦冒出北一女菁英論的原因。

2023/09/21 | Abby Huang

美國是敵是友?IORG最新調查報告揭:過半「疑美論」來自國內,反應台灣社會兩極化的政黨認同

雖然多數的疑美論來自中共,但有過半的疑美論發起來源是台灣,來源涵蓋網紅、新聞媒體、政治名嘴等。從台灣發起的疑美論反映台灣社會集體心理,如「共謀論」指向台灣社會兩極化的政黨心理、「棄台論」則反映台灣的歷史記憶。

2022/05/25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從俄烏戰爭居安思危!智慧國家如何鞏固數位基礎建設提升韌性?

數個月過去,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中,期間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現代戰爭的科技應用,烏克蘭又是如何透過這些新科技的應用,使俄羅斯久攻不下?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長照政策比一比:賴清德「長照3.0」住宿式機構補助提高至18萬;柯文哲主張成立中央專責機構、開徵長照保險

民進黨和與民眾黨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同一天發表長照政見。賴清德立基於現行的長照計畫,主打「長照3.0」,目標調高住宿型機構的補助至每年18萬元。柯文哲則主張成立中央保險局,專責長照保險,並提出將住宿型機構補助金調升至3倍。

2023/09/21 | 讀者投書

安康接待室與華山月台命運大不同,「不義遺址」為何難成法定文化資產?

當新北市政府公開表示安康接待室「見證戰後台灣危害人權事件,具高度歷史價值」【註3】並指定為古蹟時,華山貨運站卻只有櫛型月台附屬的一棟「辦公室」被保留下來,最後櫛型月台會被拆除。如此不平等的對照出現在這兩個案件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

2020/12/07 |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在玉山論壇,尋找緩解全球挑戰的創新方案

今年玉山論壇將民間場次的題目設定為「以創新方案緩解全球挑戰」。從智庫、學術、區域青年發展、科技新創、藝文等多元的角度,討論如何以創新的方式來面對現今全球面臨的各項挑戰。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聯合國大會總辯論登場,蔡總統呼籲維護台海穩定,蕭美琴投書美媒:須迫切阻擋聯大2758決議遭曲解

總統表示,「我們的威權鄰居」每天發動數百萬次網路攻擊,頻繁軍事演習,並以其他形式的灰色地帶活動對台灣及其友邦極限施壓,台灣與區域安全正面臨嚴峻挑戰。台灣深知須努力不懈維護和平、保護得來不易的民主,面對中國日益挑釁的作為,為確保區域和世界穩定,國際合作至關重要。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抵舊金山,強調與矽谷合作帶動產業轉型;朱立倫:侯訪美成功,團結力量回來了

談到此次訪美心得,侯友宜說,在華府拜會政界、智庫、參眾議員,大家除關注兩岸和國防議題外,對台灣科技產業如何因應國際情勢變化也很關心,若當選總統,將與矽谷科技產業密切合作,帶動產業轉型。

2019/12/27 | 廣編企劃

讓全球綠黨的願景在台灣實現,守護公平正義的最佳第三勢力

成立已23年的台灣綠黨,最初以反核四環保運動起家,後來從綠色政治理念出發擴大到各個社會議題領域,在每個時期都發展出各自的策略特色,豐富且擴大了台灣綠黨的進步政策內容,並期望這次選舉能夠跨越不分區政黨票分配門檻,首次取得席位進入國會。

TNL+ 2023/09/21 | 魯汶的袋熊先生

【中國的產權】後記(下):有沒有可能我們轉守為攻,以統一為前提謀求獨立?

我還是那個看法,解決「中國問題」的唯一出路,是提出「台北標準」,是反向統戰,因為自掃門前雪的下場往往就是被雪壓死,如果不從源頭處理問題,雪是永遠掃不完的。中國如此大搖大擺的統戰台灣,難道我們就不能用「台北標準」統戰中國?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馬拉松訪美,承諾扮演「和平促進者」,國會議員蘇利文表示對台灣的支持超越黨派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訪美行程進入倒數第二天。昨(19)日,侯友宜參加美國智庫座談時承諾,將會扮演好「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的角色。加上19日的行程,侯友宜此次訪美已會見16名聯邦參眾議員。

2019/10/21 | TNL Marketing

掌握趨勢必備—民意調查範本 有效蒐集大眾意見,輕鬆調查民意需求

這篇我們將實際運用「問卷設計懶人包」裡面的概念,設計一份研究調查常會用到的「民意調查範本」,協助你掌握社會大眾想法時能有效蒐集回饋,更了解社會民意趨向。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方要交駐港領事館提交僱員資料,包括身分證號碼、住址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向所有外國駐港總領事館發函,要求申報在香港聘用的本地僱員資料。在申報表中,領事館需填報僱員的姓名、職銜、聘用日期、住址、身分證或旅遊證件號碼、國籍,並提交身分證或旅遊證件副本。

2019/06/04 | 廣編企劃

【圖解】《自經區》的前世今生:政治與經濟孰輕孰重?企業家郭台銘提解方

因為一場高雄市議會的質詢,「自經區」話題重新浮上抬面。各界專家、政要紛紛表態提出正反面意見。事實上,自經區政策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計劃,甚至台灣已經執行了一部份的自經區。無論自經區、自貿區,究竟台灣應不應該執行自由貿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企業家的觀點提出建議,或許會是個解方。

2023/09/20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路透社》獨家:拜登訪河內前和越南達成協議,兩名越南維權人士獲美國政治庇護

根據《路透社》獨家報導,拜登在訪問河內前也和越南達成協議,讓越南維權人士前往美國獲政治庇護,此外並簽署一項私下協議,使越南於宗教自由、非政府組織(NGO )運作方面取得進展。 前往美國的越南維權人士,一位是批評警察濫權的人權律師,一位是天主教徒,他們在越南並未被監禁,但被禁止離開越南,而他們的家人也正前往美國。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華府智庫演說闡釋「3D戰略」,赴AIT華府總部會談1小時,傳美行政官員參與

談到對侯友宜第一印象,「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說,侯友宜已做好充分準備,對兩岸問題的回答非常全面;她認為,侯友宜確實充分理解台灣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不僅是台灣、還包括美台必須共同完成的事情,並已經考慮到所將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