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學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NASA:小行星貝努2182年可能撞上地球,機率0.037%,將釋出1200百萬噸的能量

根據自然科學網站《IFLScience》,如果貝努撞擊地球,將釋出1200百萬噸的能量,為大多數人造核武能量的24倍。科學家2019年披露,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能量是原子彈的100億倍。

TNL+ 2023/09/18 | TNL國際編譯

研究:動物可能也會做夢,大腦藉由重現狩獵、唱歌、走迷宮等活動學習與記憶

科學家們已在更多動物身上發現了快速動眼期的跡象,包括蜘蛛、蜥蜴、章魚和斑馬魚等。越來越多的數據讓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懷疑,原先被認為只存在於人類大腦中的夢境,是否比以前更為普遍的出現在多種生物當中。

2023/07/14 | 廣編企劃

【一圖看懂】最強的生活管家!用LG ThinQ照顧全家人!

智慧家電領導品牌LG的「ThinQ智慧家電物聯網」技術打破消費者對智慧家電的印象,讓你在彈指之間,輕鬆串聯家中每一樣智慧家電,在遠方也能照顧與關心所愛的人。

2023/09/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搞笑諾貝爾獎出爐:死蜘蛛變身機械爪、筷子通電讓食物變好吃?

死蜘蛛的腿自然處於「收攏」狀態,類似握緊的拳頭,但藉由施加壓力,可讓蜘蛛腿伸展打開。研究團隊利用這種「壞死機器人」的做法,創造出以蜘蛛為本的機械爪,可抓取不規則形狀的物體。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此外,這個爪子還能充當手持裝置,可在室外環境中隱藏得天衣無縫。」

TNL+ 2023/09/15 | 蕭汎如

【關鍵科學院】類似電影《咒》的「集體中邪」行為,該怎麼用科學解釋?

像《咒》的電影中,村名集體誦念咒語,相信眾人祈願的力量能夠對抗強大的邪靈。針對這種類似「集體中邪」的行為,科學能夠給予什麼解釋呢?

2023/05/02 | 廣編企劃

【圖解】領航5G勢在必行!5G+創新應用師資最佳產業實戰推手等你同行

除了校園與產業的媒合,師資人才培訓也是「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的重點目標;舉凡輔導業師、校園教師、育成經理人以及5G產業相關新創領袖,都是創新應用師資人才招募計畫的目標對象,盼能透過計畫的參與交流,教學相長輔導校園與新創人才。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韋伯望遠鏡發現K2-18b系外行星有含碳分子,疑有生命存在跡象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到的數據,還包括可能偵測到稱為二甲基硫(dimethyl sulphide, DMS)的分子,而在地球大氣中發現的DMS,大多數是來自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與微生物。NASA在聲明中說,推斷大氣中含有DMS的說法,比起其他發現「較不篤定」,因此需要進一步驗證。

2023/09/13 | JuJuJudy

EP59|《美味的科學》:味道是一種訊號,掌握訊號溝通的方式,就可以掌握味道

影響我們去判斷是否「美味」的關鍵「化學成分」是什麼?從食材、烹調方式、香料、冷凍以及保鮮技術各方面都會影響!這本書真的是包山包海,但在這集,我們就先來聊為什麼覺得東西好吃吧!

2023/03/16 | 關鍵特務

臺灣年輕科學家的幕後推手,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為優秀青年人才打造走向國際的舞台

臺灣的年輕人才值得更多機會與資源,李長榮教育基金會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角色,除了舉辦李謀偉科學論壇,讓年輕科學家能和國際頂尖大師進行交流,更辦理多項獎助學金計畫,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人才教育的重視,並共同參與其中。

2023/09/12 | 物理雙月刊PSROC

亨利.莫斯理:解開周期表的奧秘,將量子物理推到嶄新境界,卻戰死沙場的早逝天才

我們只要把砍換成射,完全可以用在這一回的主角身上,他參加了一戰的加里波利戰役,被一名土耳其軍隊的狙擊手擊中頭部,當場身亡,年僅27歲。但是他解開周期表的奧秘,讓量子物理推到一個嶄新境界。

2023/09/1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到遠一點的地方回頭看,你的一切想法都會不一樣

身為人類,泰森恐怕也不會只想要一味追求理性吧,我懷疑一個外星人,如果能演化成有審視人類文明的能力,他們肯定也具有天擇讓他們身懷的快速用情感判斷和選擇的能力。簡單說,他們可能更像我們,而非更像是AI。一些腦傷而只能有純理性思考能力的病患,在現實生活中反而因為無法基於情感做出選擇,而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2023/02/10 | 廣編企劃

要住得舒適,先照顧流動在空間中的能量:重新認識千年學問風水學

談到風水,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電影或小說裡頭的師爺,尋找龍穴的畫面;還是依照大師指點,擺滿了屏風、八卦鏡、花瓶、魚缸等等開運擺設的家?你可能不知道,風水其實是一個充滿了科學依據的理論實踐。

2023/09/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天文學家發現首個「星系泡泡」,直徑10億光年比銀河系寬1萬倍

波馬黑德說,這個泡泡的發現,「是非常漫長的科學過程的一部分」。這項發現本週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波馬黑德是研究的共同作者。研究證實了美國宇宙學家皮博(Jim Peebles)1970年率先描述的現象;皮博後來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2023/09/0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超級感官》:第六感?小宇宙?其實你不當聖鬥士也有三十二感啊!

楊恩的《超級感官》的最後幾章要告訴我們,人類的感官,很少是獨立運作的,而是像交響樂團一樣互相配合和影響的,所以她探討了方向感、感官的性別差異、感官如何營造出情緒、以及個性敏感的真正意義等議題,讓我們見識一下三十二種感覺更錯綜複雜的面向。

2023/01/13 | 廣編企劃

全家邀請消費者一同透過日常有意識的選擇,讓永續行動可以簡單又便利!

隨著永續議題日益重要,全家推動全台店舖化身永續生活服務平台,致力於打造兼具便利、舒適且環保的空間。為實現永續綠色經營,全家在節能、商品、店舖、物流、總部營運等各面向,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簡單就能響應永續生活的選擇。

TNL+ 2023/09/03 | 何郁庭

【專家答科學】今年登革熱疫情為何特別嚴重?除了清除積水容器還有哪些防治方法?

在登革熱由境外進入的情況下,打造「不適合」病媒蚊活動的環境,便有機會登革熱防治上取得優勢。集合社區民眾力量,清除居住環境周遭的積水和閒置容器,雖然是最簡易有效但也是知易行難,難以絕對落實。除了將積水容器移除、減少孳生源之外,確實有其他的手段,協助阻擋登革熱病毒蔓延。

2023/08/31 | TNL 編輯

百年間僅出現4次的「超級藍月」今晚登場!適逢年度大潮造成屏東、台南局部淹水

超級藍月必須同時滿足「超級月亮」與「藍月」這2個條件,從1951年至2050年的百年間,僅出現4次,錯過這次就要再等到2029年!以台北天文館位置預報,今日月亮升起時刻為18時39分,方位角101度,若在月球初升或是即將西沉時觀察,會因為月球接近地面景物而產生錯覺,彷彿月球變得非常大。

2023/08/30 | 精選書摘

《把手伸出宇宙之外》:想像如果我們把手伸到了宇宙外,會怎麼樣?

如果宇宙像我們推測的一樣,將會在千億年後再收縮回到宇宙大霹靂的原點,那麼「從原點伸手」,其實就和「從930億光年」伸手,道理是一樣的。

2023/08/29 | 林宜敬

碘鹽、食鹽傻傻分不清楚:中國「盲搶鹽事件」再次上演,台灣五十步笑百步

最近幾天,由於日本福島核電廠開始將含氚的廢水排入太平洋,結果中國再度爆發搶鹽風潮,而且這股風潮還傳入了韓國跟台灣。2011年中國發生盲搶鹽事件的時候,許多台灣人還嘲笑祖國人民弱智。但這次可以說是五十步笑百了。

2022/11/16 | 廣編企劃

挑選高性能空氣清淨機,內行人才知道的「黃金法則」

在挑選家電之前,少不了要做一番功課, 挑選高性能空氣清淨機,有什麼是內行人才知道的「黃金法則」?多看多比較,幫助你挑選到最適合的產品。

2023/08/27 | 精選書摘

《有點噁的科學》:不放屁的話你就會爆炸,在那之前還會被迫先用嘴巴噴屁

屁氣有25%是吞嚥空氣和體內擴散回到消化系統的氣體混合而成,其他75%是由腸道本身產生的:是二氧化碳、氫氣、氮氣的混合物,偶爾還有甲烷,再加上少量的氣味揮發物,使您的屁風味獨具。

2023/08/25 | 精選轉載

日本用來處理放射性廢水的「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原理是什麼?

日本建立了一套「阿爾卑斯系統」(ALPS, 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先進液體處理系統,不過日文資料中稱之為「多核種除去設備」)來處理這些裡面有一大堆放射性核廢料的水。好在這些有的沒有的元素,由於具有各自物理與化學性質,我們有很多方法來分離它們。

2022/10/14 | 廣編企劃

全球數位商機共創國際論壇,帶你邁向數位、綠色雙軸轉型之路,掌握全球國際商機!

過去兩年半,疫情造就中小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同時,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及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綠色轉型亦是中小企業需積極面對的課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協助中小企業掌握全球經貿重要發展趨勢,以「數位創新×綠色轉型」為題,邀請歐盟及我國產官學專家進行分享與對談,探討如何以數位驅動轉型與創新,接軌國際掌握綠色商機,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TNL+ 2023/08/24 | TNL國際編譯

「月球飛船3號」寫下歷史,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印度國家航太機構「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宣布,印度自身研製的無人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已於8月23日、台灣時間晚間8點34分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表面,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