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交通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鐵工會接受交通部善意,暫緩「中秋不加班行動」

近來,因不滿台鐵公司化相關的子法未法制化、訴求遲遲未獲交通部與台鐵回應,全國火車駕駛產業工會啟動連署,醞釀中秋節與國慶日不加班行動。今工會與交通部協商後,接受交通部的善意與承諾,暫緩不加班行動。但工會也強調,會持續觀察交通部後續有無兌現承諾,如有落實就會完成交通運輸責任。

2023/09/18 | Kasey

雙北捷運步行熱量地圖:文湖線從頭走到尾,能消耗6.5杯珍奶的卡路里

沒時間運動嗎,試著提早一站下車,從捷運站走路回家也是不錯的運動。我們整理雙北捷運站步行地圖,帶大家看看走一站捷運站,能消耗多少卡路里。

2023/08/08 | 美通社

從首爾乘坐巴士,只需 1 小時即可抵達驪州名牌折扣購物中心,享受完美的一日購物之旅

驪州名牌折扣購物中心於2007年開業,是韓國首家由新世界西蒙(Shinsegae Simon)營運的高級名牌折扣商場,目前已入駐約270個品牌,其中約30個品牌只有在驪州當地的購物中心才能看到。上個月開始營運,連接京畿道驪州名牌折扣購物中心和江南區首爾高速巴士客運站的特快巴士,只需 1 小時即可抵達。

2023/09/18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電動機車2022新車數未達目標,呼籲經濟部、環境部、交通部推動「三三三政策」補助支持

交通部原本設定2022年要達到的電動機車新車目標數為13萬5000輛,但2022年電動機車新車銷售數量僅有8萬7690輛。要增加成長速度,第一要加強傳統機車行的轉型動機;第二要提高民眾轉換電動運具的意願;第三要降低電動運具的日常使用成本,而政府應進行跨部門協作,推動「三三三政策」......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鐵逾99%駕駛連署中秋國慶不加班,行政院同意相關訴求,工會:看到白紙黑字才算

國營台鐵公司明年元旦掛牌,與公司化相關的10多項子法多半還未公布,駕駛更擔心權益受損,全國火車駕駛產業工會一直傳達希望備勤津貼能法制化,遲未獲得答案,醞釀中秋節及國慶日依法休假不加班,7日動員連署,要在29日的中秋節及10月10日的國慶日不加班,昨天送出連署書,有1400多名駕駛響應,比率超過99%。

2023/07/07 | 廣編企劃

以行人為中心,「相互說到齊溝通」——新北工務局打造行人交通安全建設新紀元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深受國際旅客喜愛,但近年連續的交通問題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行人因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更是年年提高。新北市工務局提出了「箱、護、縮、道、騎、公、通」七大手法,針對行人交通環境進行改善,以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和城市宜居性。

2023/09/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客貨兩用「澎湖輪」另類首航,開啟高雄、澎湖藍色公路新紀元

「澎湖輪」首發航次,共搭載有268名旅客與60部大小車輛,6日晚間11時30分,自高雄出港以「夜航」方式,今天清晨5時40分鳴笛後,在2艘拖船以噴水禮迎接下緩緩靠泊馬公港,開啟高雄與澎湖藍色公路新紀元,8日上午再駛返高雄。

2023/09/06 | 方格子vocus

三陽SYM、光陽KYMCO、山葉YAMAHA滿路跑,台灣是怎麼成為「機車王國」的?

在台灣,平均每1.6人就有一台機車,台灣機車工業發展60多年,從整車進口,到如今自製率九成以上,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呢?台灣機車是甚麼時候普及化的?其實台灣機車的歷史,早在日治時期就開始了......

2023/01/16 | 廣編企劃

感受空間的魔幻,讓自己好好被感動一番——當我們走入齊柏林空間

齊柏林空間最新特展《覓城》,以「候鳥視角」探訪城市的肌理,訴說一座座城市的美麗與哀愁。齊柏林空間自2019年4月啟用,至今已經舉辦了《見山》、《逐岸》、《映河》三檔展覽,累積近6萬人次參觀。

2023/09/01 | 邱宜君

太魯閣號事故車廂疑有人骨碎片,法醫檢驗專家分析:3到7天可驗明人骨、物歸原主有難度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案罹難者團體「太魯閣的眼淚」發言人王薇君昨(8月31日)在事故車廂撿到一片巴掌大的疑似骨骸,並當場認定為人類頭蓋骨。法醫學專家提醒,經過科學方法鑑定才能確定是否為人骨,醫事檢驗師則分析,DNA鑑定準確度高,但若當時未留下罹難者DNA樣本,現在也無從比對。

2023/09/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9/1起高鐵自由座不限於10-12節車廂,滾動調整車廂配置數2到8節不等

高鐵宣布自由座車廂不再限於10、11、12節,持續依旅運需求變化、旅客搭乘特性及平衡對號座/自由座需求等因素綜合評估,滾動檢視自由座車廂配置數,於各車次規劃2到8節不等的自由座車廂,期望充分發揮現有34組列車運能,兼顧旅客需求。

2023/01/11 | 廣編企劃

為何 Mercedes-Benz S-Class 豪車領頭羊的身份半世紀不墜?原來關鍵出在這!

提及 Mercedes-Benz,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政商名流的黑頭車選擇、頂級人士的購車首選,無用置疑的,豪華外表成為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但在奢華以外,若仔細疏理 Mercedes-Benz 的發展軌跡,其實你會發現 Mercedes-Benz 不僅改變了人類移動的方式,更多次成為車壇歷史的創造者。簡而言之,Mercedes-Benz,其實跟你想像得很不一樣。

2023/08/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盛頓郵報》:美國聯邦航空總署調查,近5000名機師涉瞞身心病灶執業,同時領取退伍殘疾福利

儘管機師們必須定期通過政府委託的健檢,但這些檢查通常草率。據業內的健檢醫師透露,聯邦航空總署在諸如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一些本就難以查出的病症項目,竟倚賴機師自行通報。多位不願具名的聯邦航空總署醫師和卸任官員透露,許多退役飛官大玩兩面手法,告訴聯邦航空總署時極小化自身病況以便能繼續駕機,但面對退伍軍人事務部時又誇大身心病症,以盡可能領取殘疾支付。

2023/08/27 | 精選轉載

【圖輯】台灣常見八大荒謬道路設計:一個荷蘭留學生的歐洲交通規劃觀察

希望大家可以意識到,台灣沒有安全的人行道是絕對絕對不正常的。現在路邊畫一條綠色的窄線就說是人行道的偽人行道也絕對絕對不正常,根本只是方便汽車違停。視障者根本無法分清他現在走的是人行道還是車道。你可以不要去遊行,但你必須要知道台灣的交通有多落後,以及這件事長久來說會有多大的影響。

2022/09/23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如果未來可吃自己的肉、若是可以指控警察人臉辨識侵權?「超限社會」特展腦洞大開開展

「超限」一詞,來自於軍事著作《超限戰》,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引自此概念,邀請台灣與國際藝術家顛覆技術如何能延伸人類的感官經驗,並用美學策展進行一場奇幻實驗。

2023/08/26 | MOTO7 專業機車資訊網

國民機車大對決:不到四萬的「GP125」 vs. 搭載京濱噴射系統的「活力125」

最近KYMCO推出GP125的購車優惠,最低只要3萬9800就能入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熱議。不過消費者除了看價錢之外更看CP值,如果拿另一家機車大廠SYM的活力VIVO125來對比的話,究竟誰勝誰負呢?

2023/08/24 | 《思想坦克》

「還路於民大遊行」立意良善,但政治人物皆知落實「五大訴求」必將激起滔天民怨

2大目標、5大訴求,確實獲得廣大國人共鳴;但縱使是平日愛賭咒發誓的政治人物,也不敢作此承諾。原因至簡,「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的目標、訴求雖無可非議,但政治人物皆知,交通改革縱使有利於民,過程依然將激起滔天民怨。

2022/08/05 | 廣編企劃

BMW i智慧電能生活圈, 給你最便利與智慧的未來生活

「電動車」毫無疑問的成為當前汽車市場最夯的話題與名詞,無論豪華抑或平價汽車品牌皆推出代表各自電動世代的最新電動車款。身為全球豪華汽車品牌領導者BMW,如何再次於此嶄新的電動世代再次領先?【BMW i 智慧電能生活圈】,是BMW端出的秘密武器。

2023/08/23 | Kasey

【圖表】桃園、台中、高雄捷運收入地圖:最高跟最低差距達2倍以上

除了雙北捷運外,桃園、台中、高雄也都已建設捷運系統,而這些捷運附近的民眾所得是如何呢?我們根據財政部資料,整理各捷運站收入地圖,比較各站之間收入中位數差距。

2023/08/22 | 精選轉載

台灣交通議題最根本的解方是教育,你知道日本的駕照有多難考嗎?

考個駕照要快5萬,上路後動不動就可能被記點,還要3年才會歸零,每5年要回去上課1小時......這些才是教育的「本質」,說白了就是「這張駕照很貴,給我好好捧著」。當台灣人真的下定決心要來做時,政府想擋都擋不住。而當多數人沒有改變的誘因時,換10個交通部長也沒用。

2022/07/05 | 關鍵特務

百年汽車製造商憑什麼談環境永續?奧迪環境基金會與學生團隊跨界對談,共同為環境努力

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永續?

2023/08/21 | 環境資訊中心

人行道非「行人」專屬?臨停卸貨、機車停車格、腳踏車爭道樣樣來

法規並沒有定義「行人」,因此是從約定俗成、慣性與認知上理解,包括背、托、拉、牽物品步行者,或使用輪椅、代步車等輔具的自然人。那麼牽著機車算行人嗎?使用滑板車呢?「霸王條款」表示行人違規也不必受罰嗎?

2023/08/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還路於民大遊行」推零死亡願景等5訴求,交通部:上千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已逾4成,預估年底達標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種種事故皆源自於國家制度的缺失,這就是交通暴力,今天遊行就是要大家用雙腳表達對現行人本交通工程缺乏的不滿,並呼籲政府立刻聽取民眾訴求,展現決心和魄力改革整體的交通環境,實現真正的行人零死亡願景。

2022/04/15 | 廣編企劃

中正區百億指標推案 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人文官邸建築傳世典藏

新光人壽數十年來經營地產開發有成,其中尤以特色選址的「傑仕堡系列」蔚為業界佳話(天母、信義、新板、臺中、見潭與水漾傑仕堡),前瞻市場眼光,讓每回傑仕堡推出都成功帶領區域起飛,屢創佳績。

2023/08/17 | 蕭如芯

行政院通過「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推動交通零死亡,820還路於民大遊行本週日凱道登場

行政院設定「零死亡」政策願景,以2030年前降低死亡人數30%為目標。陳建仁表示,會請內政部營建署與交通部加速推動4年400億元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並迅速研議「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此外,陳建仁提到,自實施科技執法之後,設置地點事故發生、死傷數均有明顯下降。

2023/08/17 | 方格子vocus

北捷車廂的「失衡」擁擠是個人私德問題,還是設計不良所導致?

經常搭捷運的人,應該都有過氣急敗壞的經驗,就是在顛峰時間車廂擁擠不堪的情況下,不太能擠得進車廂。其實,很多時候就只是列車四個出入口空間擠滿了人,座椅區段的空間根本就不擁擠。即便如此,在出口區站立的旅客就是不往裡頭站,原因是,「我方便下車嘛」!不過,這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台北捷運的設計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