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出版趨勢觀察

【出版趨勢觀察】小麥田:在影像衝擊線性閱讀的時代,圖像小說或許是解方

TNL+ 2023/06/14 ,

評論

TNL特稿

TNL特稿

TNL特稿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麥田出版為了迎接下一代的讀者,一方面在兒童文學的領域持續耕耘,出版多部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的作品如《小偵探愛彌兒》、《星期五的沒事教室》等,亦面對讀者閱讀圖像的需求,自2018年推出紐約公共圖書館評選最佳童書的《暗黑孤兒院》後,我們便感受到來自圖像結合文學的召喚。

文:巫維珍(麥田出版第七編輯室暨小麥田出版總編輯)

今(2023)年二月,圖像作家傑瑞・克萊福(Jerry Craft)的推特上出現一則新聞:有些人認為他的作品《新來的同學》應列入禁書之列,不得進入學校圖書館。如《梅岡城故事》、《鼠疫》、《背離親緣》等我們熟悉的經典名著,因為歷史與權力的角逐,在不同時期被視為「不當作品」,成了人們「不當」閱讀的作品。

為什麼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當2020年美國權威童書獎——紐伯瑞文學獎,史上首度授予圖像小說《新來的同學》最高榮譽「金獎」的作品被視為禁書?讀者對作者的回應大多是溫暖正面的,有人說,她絕對會持續讓八年級的孩子閱讀本書,也有人期待作者的新書,更有讀者表示,身上有埃及、巴基斯坦血統的孩子對這本書亦感同身受。

《新來的同學》描述八年級的喬登一心想畫畫,媽媽卻為了他好,堅持送他進入更重視課業成績的名校。喬登要適應新學校、擔心轉換學習重心,還有,另一層深埋在他心底的煩惱是:他會不會與人「不同」?《新來的同學》涵蓋成績、探索未來志趣、族群身分等議題,內容試圖表達青春期的蛻變,表現形式上亦獨樹一幟,在圖像小說的歷史上標誌了不可忽視的里程碑。

圖像小說的繽紛世界

以往認定半文字半插圖的「圖文書」、日本的漫畫、歐洲的「歐漫」與美國發源的「漫威」等圖像界的標籤已在台灣蘊釀為圖像閱讀的大浪潮。這些作品跨越讀者年齡、消解文學與圖形之間的界線,同時橫跨不同類型,從非虛構到虛構,有訴求人類共同歷史議題的作品,也有討論心理成長的佳作:例如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的《長橋》(尖端),以越南移民身分回顧自身歷史,說的是父母的年少時光,也說的是族裔與國家;也有法國作品《孤獨》(木馬)裡獨居島上的怪人,憑藉一己之力去想像世界的悲傷與歡樂,傳達了人人在少年時期都曾有過的孤單:那份面對世界的雄心壯志蘊釀在胸中,卻又不知所措,相信不分年紀的讀者都能體驗到其苦澀與甜美。

《荒野之子:「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傳奇人生》(野人)則是傳統類型裡的人物傳記,藉由第二層媒介「圖像」進一步展示了傳主的一生,還有吸引眾多讀者目光的加拿大作家,由芬妮・布莉特寫作與伊莎貝爾・阿瑟諾繪圖的《簡愛,狐狸與我》及《路易。青春。練習曲》(字畝),在甜美夾雜著憂愁的畫風裡,青春的他們飽受傷害,仍然勇於成長。

小麥田出版為了迎接下一代的讀者,一方面在兒童文學的領域持續耕耘,出版多部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的作品如《小偵探愛彌兒》、《星期五的沒事教室》、《姆米谷全集》、《魔女宅急便》、《長襪皮皮》等,亦面對讀者閱讀圖像的需求,自2018年推出紐約公共圖書館評選最佳童書的《暗黑孤兒院》後,我們便感受到來自圖像結合文學的召喚。以一棟遭遺棄的孤兒院為場景,兩位女孩、兩個時期,加上文字與圖像雙重交會,展現電影運鏡的圖像語言,雙線並陳又啟人疑竇的命運含納了強大情緒張力的轉折——讀者看到了故事線上的表面懸疑,也在「讀圖」的同時進入她們的內心世界。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出版趨勢觀察:

台灣多元而豐富的文化面貌,在出版產業即可見到。這些出版主題當初是怎麼誕生的?出版社從構思、邀稿、引進,到最後成書、行銷的過程,又有哪些不為外界所知的心裡話?他們又懷抱著什麼樣的願景,帶領讀者繼續探索閱讀的世界?如果你對上述的問題感興趣的話,別錯過我們推出的出版趨勢觀察專欄,讓眾出版人為你一一解惑。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