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出版趨勢觀察

【出版趨勢觀察】寶瓶文化:讓職人百工為自己說話,把比小說更魔幻的現實攤開來

TNL+ 2023/08/14 ,

評論

TNL特稿

TNL特稿

TNL特稿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職人書寫」也是標籤,在出版業爆發一個暢銷作家,不知如何解釋其現象時,最快的歸類。但出版人自己不該這麼想,一這樣想,你就限縮了所有的想像。

文:朱亞君(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職人書寫」這四個字砸到寶瓶出版頭上的時候,我像樹下的牛頓一樣,先愣了一秒,然後才頓悟:唔,原來我編輯的是職人書寫啊。

我去回想那初始的一切,莫不是因為看了某些文章,覺得有「況味」、有「視角」,還有他的終極關懷打動了我。與其說我去「找」,更正確的是我們的好奇心,讓所有向我走來的一切,打開了許多出版的可能。

2016年,因為當時臉書的機制,看到詩人阿布按的一個「讚」,循線看到了林立青,那時他正在和臉友熱議「工地八嘎囧」究竟是什麼模樣。從很有限的線索中,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工地監工,除此Google不到任何訊息。但我太喜歡他的文字了,帶著一點粗礪的質感(當時)、以及對體制的憤怒,更多的是對同業的憐惜,他忠誠的描述著工地裡所遭逢的一切,在這個沒有人關注的底層工作現場,翻身無望的工作者被各種「偏見」的標籤貼上。

這個新人,沒有背景沒有名氣,甚至在跟出版社簽約之後,電腦裡才裝了word軟體。我當時甚無把握,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來都是一本冷門的題材,但正因為知道他冷門,更要熱炒。於是拜託了攝影師小路去工地捕捉基層勞動者的身影,試著用影像輔助這書「暖」一點,把現場的張力拉出來;更去找了媒體談好了一連五天的刊載。

接下來,我要找出這本書最大的「意義」,他不是要介紹工地,不是要你窺奇,他揭露的是,我們這個偽善的社會從不敢正面承認的「階級」與「歧視」。

《做工的人》爆紅之後,書市裡掀起了一波「工人寫作」潮,有《這裡沒有神》(漁工)、《做鐵工的人》、移工、《我扛得起水泥,扛得住人生》(水泥工),我覺得很好,讓各行各業都出來為自己說話,把他們所處的那個亂七八糟不可理喻的世界攤開來,讓你們看看,生活啊,比小說更魔幻。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出版趨勢觀察】小麥田:在影像衝擊線性閱讀的時代,圖像小說或許是解方



出版趨勢觀察:

台灣多元而豐富的文化面貌,在出版產業即可見到。這些出版主題當初是怎麼誕生的?出版社從構思、邀稿、引進,到最後成書、行銷的過程,又有哪些不為外界所知的心裡話?他們又懷抱著什麼樣的願景,帶領讀者繼續探索閱讀的世界?如果你對上述的問題感興趣的話,別錯過我們推出的出版趨勢觀察專欄,讓眾出版人為你一一解惑。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