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色彩的藍天 去(2022)年2月24日凌晨,基輔傳出砲火聲,正式揭開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悲慘戰事。 屠殺、砲擊、圍城,一幕又一幕震懾全球的畫面,改寫了彼此記憶中,關於烏克蘭的美好印象,也對於俄羅斯的決定,抱持著深深的疑慮與哀慟。 烏克蘭國旗上的那抹藍色,是象徵遠方自由的藍天與大海;至於黃色,則是民樂豐收的小麥農田。如今,天空不再開闊、大地未見登豐,烏克蘭的悲劇依舊看不到盡頭。 這場無情的戰火已燃燒一年,這一年過去,烏克蘭到底改變了什麼?遠方自由的天空,能看見象徵希望的曙光了嗎? 布查大屠殺:再也見不到自由的天空 去年3月,俄軍佔領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郊區的小鎮布查(Bucha),經烏軍反攻,俄軍於4月1日全面撤退。而這一撤,卻掀開令全世界震驚的一幕。 進入布查市區,沿途所見許多遺體,當地的聖安德魯教堂(St Andrew and Pyervozvannoho All Saints)有一個亂葬崗,光是在這裡挖出的遺體就多達117具,包含許多手無寸鐵的民眾,俄軍在布查屠殺平民舉世譁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定調,這是一場「種族滅絕」的悲劇。 據烏克蘭政府統計,布查死亡的平民共有458人,其中419人明顯是遭到殺害。 馬里烏波爾戲劇院:迴盪著輓歌與悲鳴 做為烏克蘭東南部的前線重鎮,馬里烏波爾(Mariupol)在2月就遭受猛烈的進攻。這裡有一棟地標性建築:頓內次克州學院戲劇院(Donetsk Academic Regional Drama Theatre),估計有1000名平民在此避難。 3月16日上午,一顆砲彈擊中了劇院,造成大量民眾死亡,《美聯社》推算死亡人數多達600人。但這裡遭俄軍佔領後,烏克蘭已無法精確得知實際的傷亡數字。 馬里烏波爾慘況:二戰「列寧格勒圍城戰」翻版 據烏克蘭官員統計,馬里烏波爾全市95%建築物毀滅、2.5萬名平民死亡;從空拍照可以發現,許多建物跟戰爭前相比已面目全非。 馬里烏波爾市政府,更把當地面臨的慘況,與二戰德軍對蘇聯發動的「列寧格勒圍城戰」相比 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死守82天的悲劇英雄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有一支單位駐紮在馬里烏波爾,又被稱做「亞速營」,是烏克蘭可以在馬里烏波爾撐這麼久的主因。 馬里烏波爾絕大部分地區被俄軍佔領後,就剩下亞速營死守的「亞速鋼鐵廠」沒有淪陷;從2月24日參戰,直到5月16日烏克蘭政府宣布撤出馬里烏波爾為止,亞速營堅持戰鬥了82天。 烏克蘭參謀總部說,這些亞速鋼鐵廠的士兵是「時代英雄」,替烏克蘭爭取到可貴的備戰時間。隨著亞速營最後一批守軍,於5月20日投降後被運往俄羅斯,象徵馬里烏波爾戰役的結束。 第聶伯羅公寓砲擊:命喪家中,何其無辜 2023年1月14日的午後,原本該是個平靜的時刻,但俄軍對烏克蘭的襲擊沒有停止,一顆飛彈剛好打到第聶伯羅市(Dnipro)的一棟公寓,硬生生炸出一個大洞,至少有46人死亡,包括3名兒童。 這起攻擊用的是Kh-22巡弋飛彈,烏克蘭空軍說,俄軍使用這款精確度低的飛彈,襲擊人口稠密的都市,如此的恐怖行為完全沒有正當理由。 註:照片為第聶伯羅兩棟不同建築,僅表示毀壞前後的對比。 烏克蘭難民:家,如今在何方? 自從戰爭開打後,許多烏克蘭人逃往周邊國家成為難民。然而,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至今年2月15日,竟然還有逾800萬烏克蘭難民無法回家,遠超過敘利亞內戰11年下來累計的630萬人。 收容最多烏克蘭難民的歐盟國家波蘭,以往在邊境控管手段強硬,如2021年8月在與白羅斯交界的比亞維斯托克(Białystok),兩國對疑似來自阿富汗的難民互相爭執,沒有收容意願。 但這次烏克蘭難民,可以輕鬆跨越波蘭邊境城市梅迪卡(Medyka),波蘭總共收容逾150萬烏克蘭人。 東正教耶誕節:屬於烏克蘭的12月25日 說到耶誕節,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是12月25日,可由於曆法不同,許多東正教徒的耶誕節是1月7日,烏克蘭長期以來都跟俄羅斯正教會同一天慶祝。但隨著戰爭的開打,烏克蘭正教會同意民眾可以跟隨西方傳統,不必再遵循俄國的耶誕日期。 以往在基輔的聖索菲亞主教座堂(Saint Sophia Cathedral)外,都會擺設巨大的耶誕樹來慶祝耶誕節,去年也不例外,但是正逢俄羅斯大舉破壞烏克蘭民生設施,許多地區輪流限電,導致這棵耶誕樹有時是一片黯淡。 捍衛日常:冠軍腰帶換成軍裝,從軍的烏克蘭名人 烏克蘭人在戰爭開打後,展現驚人的抗俄意志,很多民眾自願從軍,不乏知名人士投入保家衛國的行列,其中一位是基輔市長克利欽科(Vitali Klitschko)的弟弟,同時是前世界重量級拳王弗拉迪米爾・克利欽科(Wladimir Klitschko)。 克利欽科兄弟是烏克蘭著名的拳擊手,攜手主宰2004至2015年的重量級拳壇。 弗拉迪米爾早在去年2月初,戰爭還沒正式爆發就登記加入烏克蘭的國土防衛隊,持續服役至今。他在從軍時直言:「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只會有輸家,不會有贏家。」 澤倫斯基:搖身一變成為令人信服的戰時領袖 在戰爭前,諧星出身的澤倫斯基,在烏克蘭國內支持度並不高,不過隨著俄羅斯正式入侵後,他便脫下西裝,換上綠色的軍裝,無論是發表談話、在各國國會視訊演說,都沒有再穿過西裝,從此成為他在公眾視野的新形象。 根據烏克蘭最大的獨立研究機構《Rating Sociological Group》於去年2月27日做的民調顯示,開戰以來冷靜帶領全國民眾的澤倫斯基,支持率高達91%,更有70%民眾相信會打勝仗,西方媒體將澤倫斯基譽為「猶如二戰時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去俄化:奧德薩傾倒的凱薩琳大帝